发布时间:2025-07-09 21:01:37 点击量:
HASH GAME - Online Skill Game GET 300“工业4.0”一直都是热门线是由软件驱动的工业革命,那企业软件的工业化革命又由谁来驱动?王勇认为Agile和DevOps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切实的基础,而下一代DevOps工具,一定是引入精益模式,基于VSM (Value Stream Management - 价值流管理)的DevOps革新。而云加速就是要成为这场革命里的推动者。王勇从16年开始,带领自己的创业团队进入DevOps市场,对于研发效能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做出适合中国软件研发团队的效能提升平台,是云加速这个团队的真命题,也是云加速的使命与目标。
王勇:为什么选择这个赛道原因非常明确。我很多年前看过Paul Graham的一本书,叫《黑客与画家》,他提出一个说法,软件将吞噬世界,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后来在2015的时候,我目睹了科技变革的真实发生,真切感受到企业数字化浪潮的热度,无数的企业都正在“变成”软件公司。那时候,我就决定,我要做DevOps,这个市场是无穷大的,软件研发本身的方法和技术也在急速发生变化,变化中一定能找到具体落地的面向未来的DevOps工具。同时,我当时也明确地认为,软件研发,必然逐步走向“工业化”,最终走向“智能化”。近五年来,我带领团队走到云加速,我们战略定位在基于价值流VSM的一体化DevOps平台,也验证了软件生产“工业化”的历程正在拉开。
敏捷时代20年来,诞生了Atlassian,过千亿美金市值;DevOps时代10年,诞生了几十亿美金的Jfrog;去年更是DevOps的丰收年,GitLab和HashCorp,都在2020年第四季度上市,都是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软件研发领域,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天之骄子。如果把ServiceNow等也加上,这个领域已经孕育了超过5000亿美金市值的软件公司,无一例外,是指向“赋能软件研发,提升研发效能”。
云加速认为,只有将研发效能置于价值流的视角下,才能整体度量研发组织的效能,才能将研发和业务价值做到“车同轨”。DORA工程效能的度量,以及更细颗粒度的Proxy Metrics,都是价值流度量下钻后的关联分析,结合价值流才有真正的洞察价值。德鲁克说:没有度量,就没有改进。而我们常常说的DevOps的核心要素或者原则CALMS(Culture文化、Automation自动化、Lean精益、Measure度量、Sharing分享),其中L-Lean精益和M-Measure度量是联在一起的,LM指向的就是价值流度量,这也是符合BizOps的首个价值主张的,Business Outcome(业务成果),而不是 Software Output(软件输出)。在价值流度度量的前提下,研发组织获得价值交付的端到端的可视化和可溯化,从而得以有的放矢的持续改进效能,以更少的成本投入,让科技持续交付业务价值。云加速基于价值流DevOps产品定位和路径是:
,是支撑软件研发端到端全过程的数字化平台,从业务需求 idea 开始,这是价值执行的起点,经过软件需求、架构设计、开发、CI/CD、测试和发布,业务价值被不断“推进”直到最后上线运行产生业务价值,这个过程一般我们认为可以分成5-15个步骤的颗粒度,每个步骤(process),就是一个工作项( work item),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撑下,“价值”从业务需求,经过不同的工作项(work item),不断推动和“流动”,而VSDP整合了支撑这些工作项的不同工具,且尽可能是集成和整合的,或者按照客户的说法是“串”起来的。云加速团队,从2016年开始由CI/CD做起,经过20多家客户,已经逐步沉淀了完整的VSDP,其中有自己研发的工具,也有深度集成第三方底层开源工具。云加速是我带领团队“重新起航”的平台,在云加速的过去三个月时间,基于我们重新定义的“一体化价值流交付平台”,重构了我们原来沉淀的一体化DevOps平台。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我们会继续发挥我们在VSDP领域的经验和能力,持续赋能规模级研发组织。
,我也常常将VSMP称为“情报中心与指挥中心”,相当于军事领域常用的“态势感知”中心。VSMP是在VSDP之上的,实时获取、存储、分析、度量、洞见及反馈和控制的功能价值。军事的是为了制胜,研发是为了交付业务价值。Value Steam Management其实不是新事物,源于丰田的精益思想和理论,VSM在不同生产和服务行业的应用已经有超过六十年的历史,价值流映射和管理,已经非常成熟,是被验证的减少浪费提升效率,不断让生产交付业务价值的有效方法论和工具。基于精益的VSM应用到软件研发时间不长,但是在国外过去五六年蓬勃发展,给规模企业的研发团队带来了切实有效的价值,研发效能可以持续改进,而且让科技和业务的联系真正开始落地。我们定位、设计和研发的VSMP是和底层VSDP(DevOps交付执行平台)
的,也就是完全异构的。我们会投入大量的研发,做Universal Adaptor Hub(通用集成适配中心),在产品研发中集成50种左右的DevOps单点工具。我们精心选择的这50种国内外工具,将初步覆盖客户90%以上的实际情况。客户使用禅道或者Jira,客户使用Nexus或者Jfrog,客户使用Jenkins、GitLab、ITSM等等,我们规划都在产品中做预集成,在客户现场的实施过程是真正的拖、拉、拽予以实现。有了实时数据采集,是第一步,云加速的VSMP要实现基于价值流的“态势感知”,当然还要内置开箱即用的众多度量指标,以及其他治理、控制、协同、超级自动化、资产复用等等。基于数据驱动的VSM,可以不断推出新的场景价值产品,不断持续满足客户的研发效能提升需求,比如企业架构管理,资产化企业架构,实现“低代码”的高效研发。另外,引入RPA和AI技术,逐步在研发过程中实现超级自动化和智能研发,这将是2023年云加速在VSM的第二个台阶。当云加速根据客户需求发展,逐步实现VSM DevOps的战略规划,以提供给客户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价值,这正是云加速的远景:
作为一名老炮儿,我经历了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全过程,同时也坚信未来十年,依然是企业数字化的高增长时期。数字化浪潮的本质是提升商业效率,所有的企业业务都会被数字化,所有的企业都将是软件公司,而云加速就将致力于企业软件的工业化革命,研发效能领域的效率提升。中国七百万软件开发者,每年超过20%的增长,还有近一亿家企业,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机勃勃的市场。软件研发这个行业因为敏捷、自动化、DevOps、云计算和AI等一系列新技术,使得软件生产工业化成为可能。我们的目标是把管控、敏捷、自动化、工程实践完美有机的整合,让IT变得更有弹性,以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
。前面谈到的软件生产的数字化,本质上就是尽可能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VSDP就是完整的流水线。在基于数据驱动的VSM的明年规划里面,有产出物(以架构为核心)的资产化及复用(指向低代码),这是迈向“标准化”的。我们知道,软件研发和一般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软件开发人员是有自主创造性的,也就是在生产中创造。但是,随着算力的易获得性提升,架构资产化及复用的推广,再加上AI的引入,我想在标准化这方面也是在快速推进的。当然,所有的人、流程、技术和工具,都是未来通过研发带来业务价值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基于价值流的价值管理,这是典型的工业化特质的方法论和工具,帮助研发效能的持续提升,且真正产生业务价值。
中国永远可以拿来和美国做类比,但永远有所同。基于前面的表述,云加速的战略产品是价值流交付平台和价值流管理平台。如果完全对标美国的话,VSDP可以对标Atlassian、GitLab、Digital.ai等,但是区别在于,云加速不是执着于做所有底层工具,比如代码库、制品库等,暂时我们没有计划,但是基于这些底层工具之上的,规模研发/组织级的功能,我们会深入下去,尤其针对不同行业的客户,同时有机整合数据流、制品流、操作流,是一个开放的“集成平台”,可以方便客户“立旧”,也能预集成业界通用的开源工具,适配信创的包括数据库在内的其他工具。针对VSMP价值流管理平台,这会是云加速的重点战略所在,我们对标的应该是类似TaskTop、ConnectAll、Plutora或者TargetProcess这样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们在国内,和所有的友商都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我们的VSMP是从不同的交付平台获取实时数据以实现VSM。
在软件生产的端到端,不同团队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台,又协同在一起,尽可能自动化所有的环节,让在一线的需求、开发、建构、测试、质量等团队真正感觉好用、易用、被帮助到,然后才有全域数据的抽取、整理、分析展现,实现价值流的真正管理。这是中国行业企业客户需要的“效能平台”,也是我们常说得 “最后一公里“。云加速立志要把这最后一公里产品化,同时还提供SOP(标准操作程序)的快速配置能力,让ISV或者客户能快速配置实现其“最后一百米”的更加个性化且不断变化的工艺需求。这是平台产品能带给客户的真实价值。
我们深知最热的市场,必然有最激烈的竞争,而只有诚心提供真正能带给客户价值的产品,才是胜出的唯一标准。所以,云加速一直会保持对“持续输出价值”追求的执着。人才是科技公司核心,云加速在VSM DevOps的征途是长跑,是超过十年乃至数十年的长跑,我们会怀着开放的心态,欢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加盟。在我们打磨自身产品变得强大的同时,我们也关注主动帮助客户实现产品价值,我们会建立用户反馈平台,通过陪伴式的售后服务等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赋能。在云加速成长的过程中,一切克服的困难,都是我们未来十年实现跨越的垫脚石。感谢客户、感谢伙伴、感谢投资方,也感谢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