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7 18:22:16 点击量:
HASH GAME - Online Skill Game GET 300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针对于发送端:根据目标传输数据和发送端的资源清单数据,对目标传输数据以最优化的拆包和传输,以降低目标传输数据的迭代次数,从而提高了发送端的高并发能力;2.针对于接收端:接收发送端输出的目标传输数据,并对目标传输数据以最优化的形式进行拆包,从而降低目标传输数据的迭代次数,进而提高了接收端的高并发能力;3.针对于校验端:基于发送端和接收端均提高自身高并发能力的情况下,校验端对比发送端输出的第一数据摘要和接收端输出的第二数据摘要,并在第一数据摘要和第二数据摘要一致时输出结果数据,即用户根据检验端输出的结果数据即可获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网络传输的目标传输数据具有完整性,从而快速完成对目标传输数据的完整性验证。
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该场景中,包含有发送端1、接收端2、校验端3以及预警端4。发送端1和接收端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有线均通过无线例如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装置、通信装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可以采用比如x86、arm、risc、mips、sse等架构的指令集。存储器例如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以实施或者支持实施根据本说明书的至少部分实施例的基于hash算法的数据完整性高效校验方法。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方案设计指令。指令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这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接口装置例如包括usb接口、串行接口等。通信装置例如能够进行有线同样包含有处理器、存储器、接口装置以及通信装置,不同的是,接收端2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操作可以设置为与发送端1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操作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从而使得发送端1和接收端2为同一类型的两个电子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两个电子设备。
30.资源清单数据包括gpu内存、cpu内存、硬盘等能够支撑发送端1工作的硬件和软件信息,而根据资源清单数据能够确定目标传输数据,具体为:根据资源清单数据能够确定发送端1可以支持的并发数,从而确定发送源的数量,即发送端1能够同时接收多少个发送源输出的数据包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当发送端1接收到多个发送源输出的数据包时,将数据包合并为目标传输数据,此处的合并并非是将多个数据包内容进行混合,而是将多个数据包依次单独打包,然后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多个数据包的统称,得到的目标传输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以便于后期对其进行处理。
37.划分规则解决的问题是将数据包划分为多少个数据块为最优拆包。在数据包划分的数据块数量较多时,由于采用哈希算法需要遍历对比所有的数据块,则将会导致校验的效率降低。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划分规则,划分规则包括:基于资源清单数据和预设的算法区间范围为每一个数据包设置一个最优的拆包数,即在发送端1稳定工作情况下尽量减小数据包划分的数据块的数量,但划分的数据块数量落入算法区间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算法区间范围为个,这是因为524288个足以将10tb的文件拆分成20mb的小文件进行并行计算,使得拆分后的单个数据块不会太大。
41.执行步骤s132得到素数表后,采用计算模型依次对素数表中的素数取根号后获得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中的前36位转16进制而生成散列表,再根据散列表依次迭代多个数据块得到第一数据摘要。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预设的计算模型为对素数表中的素数取根号后获得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中前36位转16进制而生成散列表,在其他示例中,预设的计算模型也可以采用取自然数中质数的平方根的小数部分取前32位转16进制而来。因此,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或用途。
48.接收端2内同样提前设定有划分规则,且在接收端2计算得到数据包的数组长度时调取存储在接收端2内的划分规则,再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划分得到数据块。接收端2基于划分规则对数据包进行划分可类比于发送端1基于划分规则对数据包进行划分、接收端2基于哈希算法计算每一个数据包的第二数据摘要可类比于发送端1基于哈希算法计算每一个数据包的第二数据摘要,因此,此处不再对接收端2划分数据包和计算第二数据摘要的计算过程进行赘述。
52.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用户选择语音输出结果数据选项时,校验端3语音播报“校验已完成,数据正常”,并在之后的第一指定时间内跳转界面。当用户选择语音输出预警数据时,校验端3语音播报“校验已完成,数据异常”,并在之后的第二指定时间内跳转界面。需要说明的是,校验端3不论是在输出结果数据或者输出预警数据时,校验端3内部依然在实时接收发送端1输出的第一数据摘要和发送端1输出的第二数据摘要,并对比第一数据摘要和第二数据摘要,即校验端3能够同步执行对比操作和输出操作。因此,第一指定时间是校验端3在下一次输出结果数据的时间,而第二指定设时间则是校验端3在下一次输出预警数据的时间,而由于校验端3的性能不同,所以校验端3在执行对比操作时的时间不同,因此,此处不对第一指定时间和第二指定时间进行限制。
55.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的网络传输系统。当应用于复杂的网络传输系统时,只需校验目标传输数据经过的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如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1和接收端2,且无需保存在发送端1生成的散列表和在接收端2生成的散列表,具体来说,就是在发送端1处理目标传输数据时,同步调取哈希算法,从而根据目标传输数据中包含的每一个数据包的数组长度动态划分数据块的数量,使得目标传输数据以最优化的形式进行拆包,从而降低迭代次数。接收端2处理目标传输数据的过程同发送端1处理目标传输数据的过程相似,即在接收到目标传输数据时调取哈希算法,并根据目标传输数据中包含的每一个数据包的数组长度动态划分数据块的数量,使得目标传输数据以最优化的形式进行拆包,从而降低迭代次数。校验端3根据发送端1的计算结果和接收端2的计算结果判断目标传输数据是否完整,并将判断结果输出。基于相邻两个节点设备的迭代次数下降的情况下,校验端3的校验效率提高,使得校验端3能够快速完成对整个复杂网络系统传输的目标传输数据的完整性验证。